一方面是团队内部的讨论交流。
对抗摩擦,润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摩擦学理论及摩擦化学、特殊工况摩擦学、材料摩擦磨损与表面工程、高性能润滑防护材料。
而这些,正是小众学科发展成为 大众科学的秘密武器。进入新世纪,润滑实验室在发展方向上做出调整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正如刘维民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蔡美荣所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派上了用场。此外,润滑实验室与鞍山海华油脂公司、中国石油润滑油研发中心合作,在鞍山钢铁集团的支持下成功研发出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的高承载齿轮润滑油,并在鞍山钢铁、金川镍业等大型企业成功应用。下一步,他们还将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提供整体润滑保障。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存在生活环境、人员待遇等方面的差距。我们也在提高人员待遇,利用所外中心的平台吸引和稳定青年骨干人才,设立公平公正的前沿研究方向基金,扶持有兴趣有能力的部分青年人从事前沿探索研究,给年轻人留足努力和发展的时间。对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而言,知难而上是历史使命
除了是LED的关键元材料,氮化镓还可用于高功率射频器件、激光雷达。叶宁表示,让现有的晶体发挥出更优异的性能,也需要牢记拳头与屁股的关联,对于晶体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我们就把它翻过来凝练,找出内在的科学原理,再通过试验解决。⑥荧光透明陶瓷及荧光陶瓷封装的大功率COB光源。他们颠覆、创造,不断超越。
⑦实验人员讲解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主任叶宁举了自己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创天的例子。
实验室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在工程应用和战略研究中起引导作用。(本报记者甘晓对本文亦有贡献) 实验室小故事 生机与活力 在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秘书陈白泉用活力一词形容这支潜心晶体材料研究的团队。《中国科学报》 (2020-09-10 第4版 聚焦)。除60名固定人员外,实验室还有百余名流动人员和在读研究生。
研发材料分析新装备,为的是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天地。⑧科研人员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实际上,在前沿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找定位,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项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出再到产业化,完整链条的形成绝不仅靠一头一尾。在中国科学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研究财富的累积,已经历了几代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硼酸盐系列非线性光学晶体,打响了中国牌晶体的名号。
实验室除了平台、基金项目等提供的固定支持,还会向研究所争取一部分相对灵活的经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启理论研究,到1993年KBBF晶体问世,陈创天等人打破了中国人在晶体生长领域仿制、跟跑的局面。
为此,实验室的几大研究重点都有明确指向:研究材料构效关系,为的是设计新型功能材料。对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而言,知难而上是历史使命。
受卢嘉锡嘱托,1962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陈创天在物构所开始学习结构化学知识。得益于中科院及重点实验室平台的支撑,郭旺和同事于2013年开始研发透明陶瓷在另外一个领域的应用大功率LED封装荧光陶瓷材料。世纪交替,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的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以创新产业化为己任的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运而生。在符合实验室运行规定的前提下,陈晨龙在拿到前瞻跨越项目前,还获得了来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支持。在黄艺东看来,身为中科院重点实验室,更应立足学科发展角度,带着自己的判断力开拓进取。②类萘构型双环B-Be-O新型大共轭阴离子基团 ③激光自准直折射率测量系统 ④紫外低吸收四硼酸铝钇(YAB)晶体毛坯与器件 ⑤实验室在国内首先提出KDP晶体的快速生长技术,图为通过该技术制备出的大尺寸KDP晶体。
郭旺表示,封装技术在整个LED产业中处于中游,近年来他们还在荧光陶瓷的工艺配方、产业转化上下功夫,突破了许多从实验室到产业的转化难题。以此为根基,该研究室于2008年被批准成立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陈晨龙自诩佛系没什么高追求,但他常常要花时间与设备厂商抠细节、做沟通。既然是重点实验室,做原创性研究责无旁贷。
林文雄表示,材料的发展路径决不能只为求新求奇,材料一定是从料成材,从材成器。不能苛求一个人完美无缺。
为此,物构所组织了多次专家讨论会,还专门成立攻关协调组,解决从设备购买到考评机制等大事小事。两年后,通过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合作,洪茂椿等人用这种新型晶体在195~205纳米的深紫外波长内获得了线宽更小、单频稳定性更佳的激光输出。不过,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目标并不拘泥于找到新晶体。潮解的本质原因是物质从空气中吸收或吸附水分,即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这与晶体结构相关。
物构所副研究员、实验室成员陈晨龙是前瞻跨越项目的获得者之一。当大家没日没夜沉浸在工作中时,叶宁也会劝说大家:不要那么拼,要注意劳逸结合。
而晶体乃至所有光电材料的性能,恰恰取决于其组成和结构。他所在的课题组专攻激光透明陶瓷,是中科院为数不多的研究这块硬骨头的团队。
我们搞材料,不只是制备,还要问结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晶体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个新的材料结构做出来后,我们还要再研究,目前具备类似结构的材料有哪些、有可能实现哪些功能。以BBO晶体为例,其在数十年的应用中展示出优良性能,但在某些场景中,晶体会发生潮解现象。不过,这句话可用另一个风趣的说法破解:一个屁股和两个拳头。作为所领导,黄艺东深知其中风险。
玩笑之余也说明寻找晶体外在效应与内部构造间的关联有多难。最终,晶体生长速度从每天1~2毫米提高到10~15毫米,晶块口径最大可达54厘米以上。
(任芳言) 中国科学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前身为2001年成立的材料化学与物理研究室,后于2008年获批,升格为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卢嘉锡曾不止一次提到这个说法:只有屁股坐稳了,拳头才能打出去。
前有物构所在结构化学领域打下的雄厚基础,后有处于工程产业化前沿的实战经验,2001年,物构所又成立了材料化学与物理研究室。BBO(偏硼酸钡)和LBO(三硼酸锂)这两种晶体的发现很能说明问题。